县民政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362100·爱邮到家”——惠安县社会救助探索新高度
来源:惠安县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4-11-14 20:00

“我的孩子原是个精神障碍患者,为了要照顾他,自己只能待在家里,感谢县民政局362100救助平台收留我的孩子,让我终于能过上孩子出门上学,自己出门上班的正常生活。”螺城镇的郑妈妈看着43岁的小东(化名),流着眼泪向社区的民政工作人员诉说着。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救助服务

惠安县困难群众说的“362100·爱邮到家”社会救助平台,是惠安县民政局2024年在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中,聚焦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创新的“统需链助”服务型社会救助新机制。

一、统需群众急难愁盼,链助汇聚打造新平台

聚焦群众所思所盼,按照“缺什么、救什么”“需什么、助什么”原则,惠安县民政局牵头,统筹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慈善团体等各方资源,打造了“362100·爱邮到家”服务类社会救助服务平台。通过镇(村)社会救助窗口实现一门受理,由民政部门汇总并转办,各部门和单位分办,通过主动发现救助服务需求,快速匹配服务类社会救助资源,构建为低收入人口提供全面高效服务的服务类社会救助网络体系。

该平台的组建,标志着惠安县社会救助从单一的基本生活保障救助模式,延深至服务类社会救助,从常规性货币救助拓展至关爱、照护、医疗、康复等多领域、多维度救助。截至目前,在为群众提供低边、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物质救助同时,还为困难群众提供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救助服务19人,低保特困精神障碍患者集中收治273人,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服务57人,低保家庭老年人机构养老救助服务12人、居家上门护理服务1549人,弃婴弃童集中供养救助服务1人,大病医疗公益慈善救助308人。

养老居家上门护理服务

二、“互联网+铁脚板”,构建主动发现新模式

为及时发现困难群众各类救助和服务需求,在规范被动申请受理机制的同时,县民政局通过“362100·爱邮到家”救助平台,组织各镇、村民政工作人员、网格化管理员、志愿者等人员,充分发挥“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作用,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走访、系统核查等方式,全面摸排救助对象经济、健康状况、家庭功能等信息,评估困难类型、困难程度及相应服务需求,结合救助对象意愿,逐户逐人进行救助服务需求登记,建立服务类社会救助需求台账。按照低收入人口困难程度和困难类型,提供常态化救助帮扶和服务类社会救助。

截至目前共摸查14965人次,其中,通过省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排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对象共1411人,通过中国残联系统排查2024年新增残疾人共1315人,排查医保系统推介个人自付4万元医疗费对象共474人,通过2024年各类信访、12345投诉平台、救助热线电话等线索的反向排查对象2人。

留守(困境)儿童入户探访

三、疑难杂症“一事一议”,主动担当探索新机制

在入户排查时,面对因现行救助政策盲区,无法及时救助群众的各类问题,惠安县民政局主要领导和工作人员,发挥“敢担当、勇担责”精神,在“362100·爱邮到家”救助平台工作机制中探索创新了“一事一议”集体协商研判机制,为此类存在特殊情况的生活困难群众提供及时救助。半年来,共发现8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开展“一事一议”机制,及时解决了各类疑难杂症。

召开全县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部署会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下一步,惠安县民政局将继续深入开展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强化成果运用,以“362100·爱邮到家”服务类社会救助服务平台为抓手,进一步完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发展社会救助,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构建完善“动态监测、需求评估、资源匹配、精准服务、监管有力”的服务类社会救助运行新机制,形成资源有效整合、覆盖城乡多元供给、供需精准匹配、流程标准规范、成效可感可及的生活保障类和服务类社会救助新格局。

【责任编辑:周旋洁】

版权所有 中共惠安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惠安县监察委员会网站备案号 [闽ICP备16028878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029号

邮箱:haxjwxj@163.com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技术支持:泉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