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家规 悟家风 传清廉——实地走访泉港区涂坑刘氏家规家训展示馆有感
来源:惠安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3-04-18 15: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我曾前往泉港区涂坑刘氏家规家训展示馆参观学习,切身感受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传统家规,体悟中华民族的“家国”文化。展示馆设在刘氏家庙内,充满传统闽南文化韵味的砖墙上挂满了家规家训,字里行间诠释着何为“重伦理、求和睦、明礼仪、事农桑”,其中,“去贪残”“杜侈骄”等8节入选福建省纪委监委主编的《八闽家训读本》。刘氏家规家训向后代传授修身、齐家、治国的基本方法,凝聚着先哲的智慧结晶,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品家规,做家风传承者

涂坑刘氏家规家训中不乏真知灼见。“立身处世当与人为善”。善,是一种道德。秉持善意,多行善事,即为自己积攒好运。《道德经》中说:“天道无奈,常与善人。”当今,很多人面对利益诱惑时,容易急功近利、利欲熏心,最终一无所获,而有些人德行深厚,深谙何为与人为善,为自己积攒到源源不断的好运。“平居菽水承欢,而和其气、怡其色、柔其声,以绕膝下。”孝,是一种美德。百善孝为先,没有孝心的人就如同失去了生命的根源,所谓的善心只是空中楼阁,虚无缥缈,无法兑现。“人以宝为宝,我以不贪为宝,两宝各得矣。”“非我所有,虽一毛而莫取,杀一不辜得天下,亦不为。”廉,是一种品德。要成为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干部,必须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系好廉洁“安全带”,守牢拒腐防变防线。

悟家风,做家风弘扬者

家是家庭,风是风气。一家之风,世代相传。若家风正,则民风淳;若民风淳,则政风清。若家风世代皆正,则政风世代均清。物质会随着时间而褪色,而家风却可以流传千古。

良好的家风孕育教养。通过阅读学习展览馆中条条句句的家规家训,我深刻领会到其中蕴含的齐家兴族、戒贪戒奢、提高修养等品质道德。以家规垂饬后代,砥砺后人,以家风润物无声,流芳百世。人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家庭、家族中好的习惯、性格,即为“身教”,在潜移默化中能够帮助一个人形成良好的教养,然后传递给下一代人,这便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

良好的家风带动社风。深刻而隽永的刘氏家规家训不仅仅影响着刘氏一族,也引导着千万个家庭涵养新时代的良好家风,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强国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石。此前,鸿星尔克低调捐赠5000万元物资后登上热搜,而后网友们陆续发现安踏、特步等泉州企业也以实际行动为驰援河南暴雨灾区提供有力支持。闽南家风中的“爱拼会赢、乐善好施”深深影响着这些作为民族品牌代表的泉州企业,推动他们始终关注公益事业,心系社会。

传清廉,做家风建设者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清廉家风是家庭幸福、社风向善、政风清明的保证,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以廉入心,建设良好家风。

守住“底线”,当好清廉家风领头人。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守住拒腐防变底线,守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杜绝特权思想,拒绝搞特殊化,始终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培养清廉家风,传承清廉薪火,弘扬公廉精神,以身作则,永葆政治本色,带头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行为上的老实人、作风上的干净人。

守好“后院”,引导家属当“廉内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我们要把好“家门”,引导家属牢固树立“情不可越法、情不可逾矩、情不可失德”的亲情关,不询问、不打听、不过问案件情况,不断筑牢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引导家属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个人修养,共同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勤俭节约、奉献爱心、诚信友善,共同营造并推动崇尚廉洁、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

文:刘伟琼(惠安县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干部)

【责任编辑:周旋洁】

版权所有 中共惠安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惠安县监察委员会网站备案号 [闽ICP备16028878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029号

邮箱:haxjwxj@163.com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技术支持:泉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