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依依
2022-05-10 15:25:00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这一天,有人会给母亲献上一束鲜花,以表达对母亲的爱意。提到“母亲花”,人们往往想到原产欧洲的康乃馨,其实在康乃馨成为“母亲花”之前,在中国已有自己的母亲花——萱草。

萱草,为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我国南部。萱草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记载。《诗经·卫风·伯兮》有诗云:“焉得萱草,言树之背。”萱草是一种颜色橘黄,近似百合的花,后来它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名曰忘忧。

萱草,柔枝飘逸,纤茎窈窕,橘红花朵,华而不艳,雅而不俗,深得文人墨客赞美。魏代曹植写道:“草号宜男,既晔且贞。其贞伊何?惟乾之嘉。其晔如何,绿叶丹花。光彩晃曜,配彼朝日。君子耽乐,好合琴瑟。”如此美好的花卉,足令人忘忧消愁。唐代白居易直言:“杜康能解闷,萱草能忘忧。”宋代苏东坡赞道:“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流露了诗人对萱草的厚爱,也是对萱草花形态和秉性的美好写照。宋代苏辙赞叹:“萱草朝始开,呀然黄鹄嘴。仰吸日出光,口中烂如绮。”萱草花盛放之美尽在诗句间。

古人将萱草比作母亲,《诗经疏》中有“北堂幽暗,可以种萱”之吟唱。唐代诗人牟融在《送徐浩》诗中写道:“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诗中的“椿萱”,分别借指父母。古时候,萱草多植于北屋阶前,此是母亲居所,代表母亲。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植萱草,以示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或将萱草奉在堂前,来表达对母亲的孝敬。唐朝孟郊《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儿子要出门远行都要在自家院子种上一株萱草,代表自己,母亲看见萱草就像看见自己的儿子。然而萱草花开,慈爱的母亲却独自倚在堂前,久久不见儿子归来的身影。

明代书画家徐渭喜欢萱草,他在一幅《萱草》画作上题诗曰:“庭前自种忘忧草,真觉忧来笑辄缘。今日貌侬欢喜相,烦侬陪我一嫣然。”他把萱草画成有情的生命,会喜会忧,会颦会笑,笑语嫣然,一派天然。他以萱草表达母爱,在萱草画上题诗为母亲祝寿:“问之花鸟何为者,独喜萱花到白头。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情真意切,真挚隽永,字里行间流露对母亲的敬重。

萱草春季萌发,绿叶成丛。夏秋开花,花色艳丽,可植于公园花坛、庭院路旁,也可供盆栽玩赏,其鲜花可做切花。特别是萱草因有母亲花之誉,人们喜欢在庭院种植萱草以示对母亲孝敬和怀母之情,同时让母亲忘记忧愁。“堂前种竹堂后萱,春深笋长萓草繁。手植忘忧慰母颜,每怜寸草报恩难”。

一株萱草,可道思念。在母亲节到来之时,向远方的母亲遥寄一束萱草花,愿母亲平安康健。(缪士毅)

编辑:周旋洁
  版权所有 中共惠安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惠安县监察委员会网站备案号 [闽ICP备16028878号-1]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技术支持:泉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