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镇一孝廉】张岳:铁骨铮铮浩气扬 勤政爱民留青史
2019-12-19 09:01:32    来源:刺桐清风

  其爱国忠君,虽颠沛流离,而有所不顾;其立身行道,遗死生祸福,而有以自全。所谓公家之利,知无不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上世之所谓大臣,圣门之所谓君子欤!

  ——明·何乔远

张岳 (1492-1552)

  张岳,字维乔、号净峰,谥“襄惠”,福建省惠安县净峰镇西头村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举进士,入仕四十年,从礼部行人司行人起,官至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西南六省军务,文治武功俱称于世,传列《明史》。

  张岳一生高志好学,精于治学,为官清正,不畏权贵,既是做学问的大儒,又是安疆抚民的良臣,还是领兵征战的统帅,耿直敢谏,世称“净峰风骨”。张岳的刚烈气节让主修《四库全书》的纪晓岚感叹道:“其刚正之操,天下推之”,明代惠安县令叶春及曾赞叹:“净峰寺爱有襄惠,为世仰之,山增而高矣。”

  刚直不阿

  与三位权相势成水火

  明朝中后期是政治最腐败的时期,张岳因不肯媚奸,先后与权倾一时的张璁、夏言、严嵩这三位权相势成水火,还冒死进谏正德和嘉靖两位皇帝,陷入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旋涡。

图为张岳家庙与龙山书院全景

  正德十四年(1519年),明皇族宁王朱宸濠觊觎正德皇帝无嗣,勾结太监刘瑾、幸臣江彬,唆使正德皇帝南巡,想趁机弑君篡位。张岳与与兵部郎中黄巩等朝臣冒死上谏,劝阻皇帝南巡,被骄奢成性的正德皇帝罚跪暴晒宫廷五天,被廷杖几乎死去。

  嘉靖皇帝嗣位后,要追封死去的父亲兴献王为帝,入祀太庙,因有违封建正统礼法,遭诸多朝臣反对,一百多人被下狱。这时张岳已官复原职,提出一个折中方案,提议设“皇初祖位”,得到嘉靖皇帝的同意。为此,首辅权臣张璁想延揽张岳为己用,但张岳不肯趋炎附势,被张璁借机贬出京城。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张岳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恰逢江西九江、广信等地灾荒。当时,夏言罢相,朝廷“赐茔”,要在广信七县攫取千金,严嵩兼武英殿大学士,朝廷“赐第”,又要增敛五百金。张岳以“江右民困极矣”加以抵制,申报朝廷停租减税,而只批给严嵩五百金,给夏言一百金。因此,严嵩父子对其恨之入骨,伺隙加害。朋友邱少卿写信劝道:“闻公批金忤严相,减银逆夏丞”,恐有杀身之祸。张岳回书:“棱棱之寒骨,少马革一张!”其刚正不阿之精神,令人钦敬。

张岳故乡——惠安县净峰镇风光

  心系民瘼

  必使吏常劳而民常逸

  张岳为官虽屡遭贬谪,但他并不因此丧气,而是切身处地为民众着想,认为“必使吏常劳而民常逸”,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己任,深受后人爱戴。

  嘉靖十二年,张岳被贬为广东盐课司提举,他对盐民的劳苦十分同情,一上任就着手“正版籍之讹舛,究丁灶之互诡,辨官私出纳交易之弊”,提倡并推行“以田办盐,以亩科税”办法,革除种种盐务弊端,使盐务纳入正轨。

广西合浦县明伦堂,系张岳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主持建设

  嘉靖十七年(1538年),张岳调任为广西廉州知府(今广西北海、合浦等地)。他一到任即巡行郊野,察访民情,“督民垦弃地,教以桔槔运水”,使农业生产大为发展。《廉州府志》记载:“廉民不乐耕植,其天性云。自净峰张公莅其地,广为陂池,教民稼穑。当时田畴之利,开于公者十常八九。”此外,张岳还注重当地文化的开拓,在偏僻的廉州施行教化,“又改建郡县二学,巍然一新”,大振士风。

  在巡抚江西之时,遇到严重的旱灾,面对老百姓“居无可食,出无可住,饥寒切身”的困境,张岳心急如焚,向上级申请减租和停征农税,并把自己累积的余薪,结合济预改兑换米十万石,分发赈济饥民,百姓赖以不至殍馁。

镇海楼,位于广州市越秀山上,张岳于嘉靖二十四年(1547)主持重建,为之题名“镇海楼”,并撰写《镇海楼记》

  张岳入仕四十年,曾多次以文官挂武职,率兵征剿匪患,海南征黎,封川平乱,柳州灭寇,宁息西南边境之乱,建功无数,为大明朝守住了半壁江山。在议征安南时(今越南),张岳审时度势,坚决反对用兵,以一纸书信,宣威讲策,不战而屈人之兵,使安南“入贡如前”,被赞誉为“今之(诸葛)武侯”。

  在处理少数民族的事务中,张岳一改前任滥杀无辜的做法,坚持除残救民、招讨并举,只惩处首恶,而对胁从者加以抚谕。在安抚归顺苗人时,张岳给招抚的人“分赏鱼盐”,令他们“回寨耕种”。对那些滥杀幼小冒充军功的害群之马,责“皆削之,使之不敢以幼口充数。”张岳对各少数民族起事的处理方法,对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和统一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清正廉洁

  “不持一珠”传佳话

“不持一珠”雕像,位于广西合浦县廉州广场

  张岳任廉州知府时,在府署后堂屏风上写着“劝君莫用半点私”、“劝君莫用半点术”,以此自警。该地盛产珍珠,但朝廷严禁民间私采珍珠。由于利益所驱,官员想尽办法侵吞珍珠,导致廉州腐败横行,民盗珠难治。张岳上任便严于法制,整肃治安,招抚盗贼,并采用收购方式追珠入库,对屡犯、重犯者严厉惩处。张岳自己身体力行,在任四年从未私取一珠,当他要离任时,其家人尚不知珍珠为何物,只好去府库借来观看,而后归还。张岳以自己的清廉正派,带动一地风气的改观,廉州百姓深受其惠,无不感激张岳。

  任两广总督兼巡抚时,张岳虽掌控巨额军饷,但从不私取一分一毫,史载:“时两广公私供亿、岁费数千金,岳力裁之。饷无私入,自岳始。”为改变官场陋习,张岳严禁下级送礼,规定“州县吏非宣勿进,至入内不得手持一物”。

湖南芷江龙津风雨桥,最早为张岳主持兴建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因积劳成疾,张岳卒于沅州(今湖南芷江)任所。沅州州官去收殓时发现,张岳的衣床褥席皆“枝梧绽裂”,不禁感叹道:“公简俭一至此耶。”《明通鉴》记:“岳卒于沅州,丧归,沅人迎哭者不绝。”嘉靖皇帝感其忠君爱国爱民之心,及冰操一生,赠“太子少保”,谥“襄惠”,大学士徐阶为他撰墓志铭。

  廉隅世家

  谨守“儒素寒俭”之风

与张岳家庙一巷之隔的龙山书院,是张氏子弟读书的地方

  张岳出生在一个“先业素薄”的书香门第之家,先祖至其父四代为明朝地方官员,始终清明,卓有名望,被誉为“廉隅世家”。张岳先世张祖,任南京知卫事,冒罪为靖难之变被明成祖逼死的的吏部尚书一家大小收尸,被贬任安吉县丞。曾祖父张茂任过浙江桐庐县丞,在官廉谨,“治家严整”,曾“立家规,教儿孙”。张岳父亲张慎,曾任广东英德县令,“兴文教,正礼俗,毁淫祠”,建校讲学,秉公断案,轻徭薄役,“以劳致痰疾”,卒于任上。正是良好的家风家教家承,养成张岳勤政廉明、刚直不阿的品德,也影响着张岳的后人。

  张岳对子孙后代的教育相当重视,在长子张宓小时候即为他讲解“古之贤人章”,使他从小就立志要当贤人,张宓要回乡,张岳专门写下《还乡事略付宓》,对他谆谆教诲。张宓后来也果然成为一名清官,卒于广西庆远知府任上。张岳之孙张迎,任兵部武库司郎中,公正威严,有“清风百世师”之誉。此外,还有张广、张锵、张焞、张蒲壁等后裔均在仕途中自觉坚守清廉之风。

张岳的代表作《小山类稿》,被收入《四库全书》

  张岳是明代泉州理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明史·张岳传》称张岳“自幼以大儒自期”,“经书湛深,不喜王守仁,学以程朱为宗”。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是王守仁(号阳明)心学,许多儒生都拜于其门下,张岳推崇程朱理学,反对王守仁的以知代行的“知行合一”。据清朝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记载,张岳曾亲赴浙江,与王阳明激辩了整整三天,结果谁也无法说服对方,王守仁称赞张岳,“子亦一时豪杰,可畏也!”

惠安净峰寺原名净山寺,后人为纪念张岳而将其改名为净峰寺

  张岳爱静好读,“过目成诵”,博学多艺,工于文章,一生虽戎马倥偬,却著述宏富,著有《圣学正传》、《载道集》、《小山类稿》等十几部文集,还修撰了家乡的《泉州府志》、《惠安县志》等志书。他的代表作《小山类稿》被收入《四库全书》,诗文总集《净峰稿》被收人《明史》艺文志,理学观点被录入黄宗羲的《明儒学案》。

  正如张岳的诗句“宁为岩畔柏,不随秋叶扬”所写的,张岳一生就像一棵挺立在崖壁上的松柏,始终傲骨迎风,挺起了闽南人的精神脊梁,树立了值得人们用一辈子去追求的人格标杆。

编辑:周旋洁
  版权所有 中共惠安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惠安县监察委员会网站备案号 [闽ICP备16028878号-1]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技术支持:泉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