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镇一孝廉】惠安:走进廉隅世家 倾听孝廉之声
2019-08-20 18:56:46    来源:惠安乡讯社

 

  从“孝亲敬老”到“廉洁为官”,从“做子孝孙贤”到“当清官廉吏”,由孝而廉,以廉尽孝,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孝廉文化,绵延千年而历久弥新,在新时代依然以其博广深厚的内涵、日新月异的形式为廉政文化大观园送来一缕生机勃勃的清风。

  8月15日,在惠安县净峰镇张岳家庙,南音袅袅,古琴悠悠,经典诵读书声琅琅,不绝于耳……由县纪委监委、县委宣传部、县委文明办、县妇联、县文联主办,净峰镇党委、政府承办的“一镇一孝廉”暨惠安文谈第三季“走进廉隅世家”主题宣传活动正在举行。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林育伟,市纪委监委相关室(部)领导,县直相关部门领导及净峰镇部分党员干部群众等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 张琦敏/摄

  活动以经典朗诵、方言讲古、古诗吟诵、南音演奏、快板表演、现场访谈孝老爱亲模范的形式,巧妙融入当地文化特色,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丰盛又接地气的廉政文化盛宴。

▲学生诵读《百善孝为先》

▲南音演奏《颂襄惠公张岳》

▲快板表演《惠女欢歌颂中华》

▲古诗吟诵《瞻龙山书院怀张襄惠公》

张岳后人讲述张岳廉政故事 张琦敏/摄

  净峰镇历代贤才辈出,其中以清正廉明传扬于世、素有“净峰风骨”之称的大儒张岳,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活动现场,张氏后人——张扬先生还与观众分享了“廉隅世家”张氏一族的家规家训和孝廉故事。

孝老爱亲模范张利梅接受采访 张琦敏/摄

  “我所在的净峰西头村,是省级文明村。平日里,我常听到村里的老人讲起张岳的孝廉故事和家规家训,尤其是张母教导张岳‘必读书、守礼法、为善人’对我触动很大。”净峰镇西头村孝老爱亲模范张利梅在现场接受访谈时表示,作为外来媳妇,她深切感受到惠安“崇廉尚孝”的浓厚社会氛围,惠安女勤劳朴实、敢于拼搏的精神更是深深影响着她。

孝老爱亲模范张利梅接受采访 张琦敏/摄

  “今天的节目很丰富,形式新颖,是一堂生动的孝廉文化课”……

  “老祖宗铁骨铮铮、勤政爱民的‘廉隅’家风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不能丢,也不能忘。”

  入人心、接地气的孝廉文化主题活动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干部群众纷纷点赞。

活动开始前,净峰镇西头村老年书画协会还举办了张岳家规家训主题书画笔会

  今年来,惠安县持续推进“一镇一孝廉”创建活动,深入挖掘张岳、康朗、郑一信等孝廉人物典型,在线上线下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活动。“下阶段,我们将融合孝廉文化精品创作、廉政文化巡演、孝廉旅游路线打造、微视频创作等,让‘孝廉因子’切实转化为广大党员、群众向上向善的行动自觉。”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延伸阅读

张岳 :铁骨铮铮清正廉洁 勤政爱民名留青史

张岳先祖至其父四代皆为明朝地方官员,始终清明,卓有名望,被誉为“廉隅世家”。

  他既是学识渊博的大儒,又是安疆爱民的良臣,还是胸怀韬略的将领。

  他是明史中唯一一位载入列传的惠安人,入仕四十载,曾总督西南六省军务,率兵征剿匪患、多次平定边境叛乱。

  他为官清正廉明、不畏权贵,世称“净峰风骨”。他的刚烈气节让主修《四库全书》的纪晓岚感叹道:“其刚正之操,天下推之”,多个省市志书均予以高度评价,多地民众自发立祠供奉。

  他一生高志好学,著述宏富,还曾参与修撰《泉州府志》《惠安县志》等志书。

  这位以文治武功著称于世的大儒,就是惠安净峰人张岳。

 

直言极谏 刚直不阿

张岳塑像

  张岳(1492年-1552年),字维乔,号净峰,谥“襄惠”,惠安县净峰镇西头村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举进士,从礼部行人司行人起,官至都察院右都御史。张岳入仕时,正值明朝中后期,因不肯结党、媚奸,他先后与权倾一时的张璁、夏言、严嵩三位权相势成水火,还曾冒死进谏正德和嘉靖两位皇帝,屡遭贬谪,但他始终铁骨铮铮、刚正不阿。

  正德十四年(1519年),明皇族宁王朱宸濠勾结太监刘瑾、幸臣江彬,唆使正德皇帝南巡,想趁机弑君篡位。张岳与兵部郎中黄巩等朝臣冒死上谏,劝阻皇帝南巡,被正德皇帝罚跪暴晒宫廷五天,受廷杖几乎死去,后被贬为南京学政。

  嘉靖皇帝嗣位后,要追封死去的父亲兴献王为帝,入祀太庙,因有违封建正统礼法,遭诸多朝臣反对,一百多人被下狱。这时张岳已官复原职,提出了一个各方面都可以接受的方案,提议设“皇初祖位”,得到嘉靖皇帝的同意。为此,首辅权臣张璁想延揽张岳为己用,许其官升两级。但张岳不肯趋炎附势,断然拒绝,惹恼了张璁,被张璁借机贬出京城,调任广西提学佥事。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张岳巡抚江西,恰逢江西九江、广信、袁州等地灾荒,颗粒无收。当时,夏言罢相,朝廷“赐茔”,要在广信七县攫取千金;严嵩兼武英殿大学士,朝廷“赐第”,又要增敛五百金。张岳以“江右民困极矣”加以抵制,申报朝廷停租减税,而只批给严嵩五百金,给夏言一百金,并贻书严嵩,讽以“切戒奢侈”。因此,严嵩父子对其恨之入骨,伺隙加害。朋友邱少卿写信劝道:“闻公批金忤严相,减银逆夏丞”,恐有杀身之祸。张岳回书:“棱棱之寒骨,少马革一张!”

 

勤政爱民 心系民瘼

张岳家庙富有明代建筑特色

  张岳虽得罪权贵、屡遭贬谪,但他并不因此选择求全自保或混迹官场,而是时刻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己任,认为“必使吏常劳而民常逸”,深受时人爱戴。

  张岳文化研究会几位研究者曾查阅张岳任职地的志书,了解到多个感人事例:嘉靖十二年(1533年),张岳被贬为广东盐课司提举,他对盐民的劳苦十分同情,强调盐使“当为民着想”,一上任就着手提倡并推行“以田办盐,以亩科税”办法,革除种种盐务弊端,使盐务纳入正轨。

  嘉靖十七年(1538年),张岳调任广西廉州(今广西北海、合浦等地)知府。他一到任即察访民情,发现当地耕种技术落后,当即推行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力发展农业。据《廉州府志》载:“廉民不乐耕植,其天性云。自净峰张公莅其地,广为陂池,教民稼穑。当时田畴之利,开于公者十常八九。”此外,张岳还在偏僻的廉州施行教化,大振士风,至今当地依然流传着许多张岳勤政爱民的故事。

  在巡抚江西之时,遇到严重的旱灾,老百姓饥寒交迫,张岳心急如焚,向上级申请减租和停征农税,并将自己累积的余薪,结合济预改兑换米十万石,分发赈济饥民。《南昌府志》记载:“甲辰(1548年)岁大饥,设法赈济,民赖以生,各郡粮苦重,为请改若干。民至今稍得轻输,皆公惠云。”

  张岳虽是文官,入仕四十年曾多次挂武职,率兵征剿匪患,海南征黎,封川平乱,柳州灭寇,宁息西南边境之乱,建功无数。在处理少数民族的事务中,张岳一改前任滥杀无辜的做法,坚持除残救民、招讨并举的原则,只惩处首恶,而对胁从者加以抚谕。在安抚归顺苗人时,张岳给招抚的人“分赏鱼盐”,令他们“回寨耕种”。对那些滥杀幼小冒充军功的害群之马,责“皆削之,使之不敢以幼口充数”。在风雨飘摇的明朝中后期,张岳对各少数民族起事的处理方法,促进了各民族的归顺 ,对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和统一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清正廉洁 不谋私利

张岳工于文章,著述宏富。

  为官四十载,张岳始终秉承“儒素寒俭”的家风,坚持“用民一线,如针刺吾体血,吾不忍也”,在其生前身后,都在百姓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张岳任廉州知府时,在府署后堂屏风上写着“劝君莫用半点私”“劝君莫用半点术”,以此自警。该地盛产珍珠,但朝廷严禁民间私采珍珠。由于利益所驱,官员想尽办法侵吞珍珠,导致廉州腐败横行,民盗珠难治。张岳上任便严于法制,整肃治安,招抚盗贼,并采用收购方式追珠入库,对屡犯、重犯者严厉惩处。张岳自己身体力行,在任四年从未私取一珠,当他要离任时,其家人尚不知珍珠为何物,只好去府库借来观看。张岳身教重于言教,以自己的清廉正派,带动一地风气的改观,廉州百姓深受其惠,无不感激张岳。

  任两广总督兼巡抚时,为杜绝官场中存在的公私不分、中饱私囊现象,张岳大胆改革,虽掌控巨额军饷,但从不私取一分一毫,书曰:“时两广公私供亿、岁费数千金,岳力裁之。饷无私入,自岳始。”为改变官场陋习,张岳严禁下级送礼,规定“州县吏非宣勿进,至入内不得手持一物”。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张岳因积劳成疾,于沅州任所去世。沅州州官去收殓时发现,张岳的衣床褥席皆“枝梧绽裂”,不禁感叹道:“公简俭一至此耶。”《明通鉴》记:“岳卒于沅州,丧归,沅人迎哭者不绝。”嘉靖皇帝感其忠君爱国爱民之心,及冰操一生,赠“太子少保”,谥“襄惠”,大学士徐阶为他撰墓志铭。

  张岳的为人、为官的原则,在其所著作品中多有体现。张岳博学多艺,工于文章,一生虽戎马倥偬,却著述宏富,著有《圣学正传》、《载道集》、《小山类稿》等十几部文集,还参与修撰了《泉州府志》、《惠安县志》等志书。他的代表作《小山类稿》被收入《四库全书》,诗文总集《净峰稿》被收入《明史》艺文志。他还是明代泉州理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明史·张岳传》称张岳“自幼以大儒自期”,“经书湛深,不喜王守仁,学以程朱为宗”,其理学观点被录入黄宗羲的《明儒学案》。

 

诗礼传家 世守清廉

  张岳出仕几十年一以贯之的正直廉明,与其从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家风熏陶,有直接的关系。张岳出生在一个“先业素薄”的书香门第之家,先祖至其父四代皆为明朝地方官员,始终清明,卓有名望,被誉为“廉隅世家”。

  张岳先世张祖,任南京知卫事,冒罪为靖难之变被明成祖杀害的吏部尚书一家大小收尸,被贬任安吉县丞。曾祖父张茂任过浙江桐庐县丞,在官廉谨,“治家严整”,“子孙有过,一毫不贷”。张岳祖父张纶戒儿子有“读书不可放过,毋交损友,毋围棋饮酒,以妨学业等语”, 张岳认为该观点“吾子孙世守为规范可也”。

  张岳父亲张慎,曾任广东英德县令,据《英德县志》记载,他“兴文教,正礼俗,毁淫祠”,建校讲学,秉公断案,轻徭薄役,“以劳致痰疾”,卒于任上,当地民众感念其恩建祠供奉。

  良好的家风家教,养成张岳爱国爱民、勤政廉明、刚直不阿的品德,也影响着张岳的后人。张岳将廉恭俭朴、戒骄奢作为其族规家范的一重要内容,这在其所著《还乡事略付宓》一文中,有较为集中的体现。张岳的儿子张宓17岁时,张岳送他回家乡惠安,当时张岳是正三品高官,刚立平连贺之功,而张宓正是血气方刚的少年,张岳不放心,写了《还乡事略付宓》再三叮嘱儿子。记者翻阅该文发现,他所叮嘱的十条注意事项中,除前两条与旅途安全有关外,其余八条均是要求张宓谦恭俭朴、戒骄奢,如“汝今方离吾侧,接应人事之始,凡事须小心收敛。虽僮仆下人,待之亦宜有礼……毋泛交,毋多言,毋闻闲事……大约礼节要谦厚,言语要安详,接人要款曲,深以膏梁之气为戒,痛自洗刮,守吾家儒素寒俭之风,然后为人有进步也。”

  在张岳的悉心教育下,张宓后来也成为一名清官,任广西庆远知府,守清贫,丧归,家人打开回家的破箱子时,“独有故时衣”。张岳之孙张迎,任兵部武库司郎中,公正威严,有“清风百世师”之誉。此外,张广、张锵、张焞、张蒲壁等后裔,均在仕途中自觉坚守清廉之风。

编辑:王宇霆
  版权所有 中共惠安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惠安县监察委员会网站备案号 [闽ICP备16028878号-1]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技术支持:泉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