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手严重不足,要做份笔录,有时都很难凑齐两个人,现在给我们松绑了,就可以把全部精力用在主责主业上。”说起基层纪检干部专职专干,螺阳镇纪委书记陈汉平深有感触。
“乡镇纪委是基层监督执纪的主力军,不能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惠安县纪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在督促乡镇纪检干部专职专干的前提下,惠安县纪委通过业务培训、压担履职、落实保障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让乡镇纪检干部专心耕耘自家责任田,取得明显成效。
把好“专职关”—聚焦主业履职尽责
严格把好纪检监察干部准入关,2016年,惠安县制定了《镇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以县乡换届为契机,选配思想素质较高、作风正派、敢于担当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各镇纪检干部队伍中。全县12个镇均配备2名以上专职纪检干部、3名兼职纪委委员,为基层纪检组织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支撑。
县纪委要求各镇纪委书记、副书记专职专干,不得承担镇党委党风廉政建设的日常工作,并退出包村带组等与纪检监察无关的工作。为防止个别乡镇纪委出现“三转”明转暗不转、纪检干部“专职不专”的情况,县纪委还定期组织对各镇纪委“三转”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如今,我们不再满足于坐等上级交办的批转件、群众的来信来访,而是变‘上访’为‘下访’,主动到干部群众中去了解和查找问题线索。”辋川镇纪委书记胡红玲说。今年1-5月,该镇纪委开展谈话函询12人次,立案3件,全部为自办案件。
把好“履职关”—拧紧责任“螺丝”
“‘三转’到位后,基层纪检组织要真正发挥作用,纪检干部敢于动真碰硬是关键。”惠安县纪委负责人表示。为督促乡镇纪委履职尽责,惠安县把乡镇纪委履职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县纪委定期通报乡镇执纪审查情况,问责超期未办结、工作滞后等问题,召开工作推进会,传导压力,督促乡镇纪委履职到位。县纪委主要领导对“零查处”的乡镇纪委书记逐个约谈,压担子、提要求、明职责。
“这次约谈使我感到脸上火辣辣、心中沉甸甸的,之所以‘零查处’还是由于不敢动真碰硬,好人主义思想作祟。”一位被约谈的镇纪委书记事后表示。
压力传导下,乡镇纪委的“前哨”作用日益凸显。今年1-5月,全县乡镇纪委共立案53件,同比增长430%;其中自办案件22件,比增340%,每个乡镇均有1件以上的自办案件。
把好“能力关”—变“业余选手”为“执纪能手”
守土履职,需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惠安县纪委把“强基固本”作为加强乡镇纪委建设的着力点,除组织基层纪检干部全员培训外,还分批次选派镇纪检干部到县纪委监察局机关业务科室跟班学习,抽调参与执纪审查、巡察和专项检查等工作,“实战锻炼”提升履职能力。今年以来已有7名乡镇纪检干部到县纪委跟班学习,20人参与县纪委办案陪护、8人参与县委巡察和专项检查工作。
“以前执纪审查中经常‘ 碰壁’,一遇到当事人不配合,自己就无策,通过为期3个月的跟班学习,我掌握了很多谈话技巧,现在底气更足了。”乡镇纪委副书记小周深有体会,今年1月份,他主动申请到县纪委纪检监察室跟班学习,补齐自身执纪“实务”短板。
整合力量,兵团作战。对于乡镇自办的案件,实行镇案县审,由县纪委审理室指导审理,信访室对基层办理的信访举报件定期“集体会审”,提出办结意见。同时,对于案情复杂、影响重大的案件,由县纪委牵头协调,采取片区协作方式,组成工作组,改变乡镇单打独斗局面,整合监督力量,提升监督执纪实效。